聯系我們
電 話:+86-0335-5084532
傳 真:+86-0335-5185020
郵 箱:zichuangongsi@126.com
地 址:秦皇島市山海關經濟技術開發區船廠路
電 話:+86-0335-5084532
傳 真:+86-0335-5185020
郵 箱:zichuangongsi@126.com
地 址:秦皇島市山海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船廠路
網 址:www.jakesimplements.com
近年來,碳纖維行業發展十分迅速,以2020年為例,全球的用量大約在10萬噸,產能大約在12萬噸,產量10萬噸。從產量的角度來看,國內的碳纖維在最近幾年是有了一些長足的進步,但是自給率并不高,還未到40%,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一、碳纖維:高性能材料,應用廣闊
碳纖維材料性能優異,多規格產品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等高附加值領域。碳纖維是由聚丙烯腈、瀝青基等有機纖維(原絲)在高溫環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碳主鏈結構高性能纖維材料,其含碳量在90%以 上。
碳纖維具有質輕、高強度、高模量、導電、導熱、耐腐蝕、耐疲勞、耐高溫、膨脹系數小等優異性能,是目前已大量生產的高性能纖維中具有高的比強度和高的比模量的纖維。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風電葉片、體育休閑、壓力容器、碳/碳復合材料、交通建設等領域廣泛應用。
根據原絲種類的不同,碳纖維可分為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瀝青基碳纖維和粘膠基碳纖維三大類。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較于其他兩種碳纖維工藝難度更低,同時擁有優異的成品品質和優良的力學性能, 是目前應用領域廣,產量也大的一種碳纖維,占據市場90%以上的份額。
根據絲束大小的不同,碳纖維可以分為大絲束纖維和小絲束纖維,分別對應不同的應用領域。一般 48K 及 以上被稱為大絲束(1K 表示一束碳纖維絲中含有 1000 根原絲),主要應用于以風電為代表的工業領域;24K 及以下被稱為小絲束,主要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體育休閑等領域。大絲束碳纖維與小絲束碳纖維相比具有生產原料廣、性價比高的優勢。
二、需求高景氣:下游風光氫、航天航空高景氣
2021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達到11.80萬噸,10年CAGR達10.37%。
預計到2023 年、2025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將分別達到9.86萬噸、15.92萬噸, 未來四年年均復合增速為26.4%。
2021年中國75%碳纖維需求集中在風電葉片、體育休閑與碳碳復材等優勢領域。
(1)風電葉片:“雙碳”政策推動 風電長期發展,葉片大型化提升碳纖維需求;預計到2025年國內陸風+海風合計需求5.89萬噸,復合增速達 27.2%。
(2)碳碳復材:熱場材料將顯著受益于光伏行業高景氣;預計中國碳碳復材用碳纖維需求將從2021年的0.7萬噸,提升至2025年的1.64萬噸,復合增速 23.73%。
(3)壓力容器: 氫能產業發展,儲氫氣需求量大增;2025年國內壓力容器碳纖維需求量有望突破8130噸,復合增速達 28.30%。
(4)航空航天:受益于未來10年我國新型戰機更新換代,以及國產大飛機C919、C929的放量, 年均碳纖維增量需求有望實現2071噸。
三、供給端:國產替代快速推進,高端小絲束格局長期向好
1、競爭壁壘:
(1)碳纖維技術壁壘極高: 原絲環節技術壁壘極高,性能的突破、穩定性及工藝加工性的提升,需要十年如一日地摸索前進。
(2)資金門檻極高: 萬噸產線投資額約為20億元,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纖維投資門檻高出5倍,需要龐大的資金實力。
2、競爭格局:
過去國際碳纖維市場長年為日、美企業所壟斷。2020年日本東麗對中國斷供,疊加疫情影響海運受阻,國內碳纖維廠商迎來進口替代發展機遇。
2021年我國碳纖維 國產化率提升9個百分點至 46.89%;2022年1-4月表觀消費量的國產化率整體達到 61.22%。
四、核心公司:
隨著工藝水平的成熟,單線規模、紡絲速度與產品良率的提升,國內企業將持續降本夯實盈利空間。
1、精功科技:國內碳纖維設備龍頭。國內炭纖維進入擴產潮,實際產能、價格波動頻繁,但擴產潮下,賣設備的穩定受益。
2、中復神鷹:國內碳纖維產能大的企業, 中建材旗下。率先突破千噸級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工業化制造技術,主要產品為T700級及以上小絲束碳纖維。
3、吉林碳谷:國內碳纖維原絲主要供應商,原絲市占率超50%,覆蓋了從碳纖維原絲小絲束到大絲束的全系列產品。
4、光威復材、中簡科技: 定位軍工領域,產品均價高、毛利厚。
5、吉林化纖:原絲、碳化、復材一體化布局的碳纖維產業集群。
五、現在國內碳纖維企業擴產比較快,未來幾年會不會出現價格戰?
從材料的發展角度來看,經過5-10年,成本會有所下降;再經歷10年,價格會降到相對平衡的水平,這都是必然趨勢,但在短期之內降本不會很快。
雖然我們現在看碳纖維這幾年發展的比較快,但是擴產快的企業都是以前有基礎的企業。由于工藝難度比較高,行業壁壘相當高,并不是任何企業想進就能進的。
現在工業級大絲束碳纖維擴展這么快是歷史原因造就的。吉林系和精功系原本是一家,后來因為各種原因,兩家不合作了,導致市面上出現了以銷售原絲為主業的吉林碳谷和以銷售生產線為主業的精功科技,而原先都是內部供應。
如此一來,像新創碳谷、新疆隆矩等“外行”企業有了進入碳纖維行業的條件,但是小絲束的生產線、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各家企業中,市面上并沒有成熟的技術可以提供。
文章來源:愛懟懟T,錢包厚度精算師,市場資訊